极品少妇一级A片无码/有哪些是免费电影/美国毛片基地/国模无水印大尺度gogo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不卡

文化視點

文化視點

茅于軾:教育的目的從“人才”到“人生”

文字:[大][中][小] 2014-06-21     瀏覽次數:    

        我國教育的目的比較普遍的認識是培養人才。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為國家培養人才,把自己培養成有用之才。總之教育的目的是人才。至于這個人才為誰所用,用于做什么事,好像不在教育目的的思考之內。只要培養出人才,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這恰好是我國教育出問題的根源所在。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受教育者本人,不是為了別人。“人才論”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別人的工具,而不是為了他自己的人生。是的,人才論也不錯。人必須有一定的能力,能夠解決問題,能夠靠自己的才能養活自己。但這并不是最后的目的,這只能是實現良好人生的手段。而我們現在的教育,把手段當成了目的。應試教育就是從此而來的。教學生會考試,會解題,將來能在社會上立足,謀生。這就是現在教育的終點。這里缺的是人生意義的追求,生活的美滿。活一輩子,是別人的工具,或者是自己的工具,而目的是不明的。
        教育要對誰負責?不是對國家負責,也不是對社會負責,而是對受教育者本人負責。所以不是為國而教,是為人而教。教什么,固然要教怎樣謀生,有一技之長。但是更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有美滿人生。自己享受人生并幫助別人享受人生,使全社會快樂總量極大化。這才是教育的根本之道。
  教育是最個性化的事。教育的對象一定是一個人,就是受教育的那個人。所以教育是為了受教育者本人。一個人一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一輩子過得愉快、豐滿、有意義,不白活。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他不但要有才,能夠自謀生路,而且更要有美好的家庭,親密的朋友,有創造性的活動,能夠不斷對好奇心有追求,懂得對美好事物的欣賞。特別是能夠判別真善美。不至于把假的當成真的,把惡當成善,把丑當成美。這些都超出了人才的范圍。我們現在的教育正好在這方面太過薄弱。學生整天忙著解題,背誦,但不善于判斷最基本的是和非。文化革命固然有偉大領袖的發動和親自的領導,但是的確有千百萬群眾的響應,才會搞出這樣的人類浩劫。我相信在別的國家里即使有領導人的號召,也未必能夠發動這樣一場自相殘殺的階級斗爭。原因就是百姓都被培養成了工具,對真善美和假惡丑沒有判斷力。這一狀況至今并沒有從根本上改過來。因為教育還停留在“人才論”上面,人還是一個工具。如果全社會沒有對真善美的判斷力,說不定那一天社會再次淪為假惡丑的肆虐之所。
  追求自我的人生目標,絕不是忽視別人的人生目標。因為一個人能不能獲得美滿人生,不僅僅取決于他自己,更需要周圍環境的配合,需要他人也有幫助別人的良好習慣。每個人都要“成人之美”,不要妨礙他人最求美好人生。所以人生的目的是“自己享受人生,也幫助別人享受人生”。同時這也是教育的目的。此時教育目的從“人才”上升到了“人生”。
  “人才論”并不錯,但是過于功利主義。適當的功利主義也不錯。人應該有才,能夠謀生。所以應試教育有其合理性。問題在把功利看成目的,看成最終目標,那就錯了。比較中國的教育和發達國家的教育,其主要區別也在此。在中國從小學開始就以教讀、寫、算為目的,為的是將來上一個好中學;上好中學的目的是上好大學;上好大學的目的是找好工作;找好工作的目的是賺大錢。最后圍繞一個“錢”字。外國的小學不以讀、寫、算為目的,而是教學生怎樣處理人際關系,要與人為善,要有禮貌,要遵守公共秩序,對知識有好奇心。到中學逐漸強調讀、寫、算。到大學強調獨立思考和創造性活動。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人不是別人的工具,也不是自己的工具,對事物常常問為什么。因此比較不容易上當受騙,有對真善美有鑒別力。這樣的社會比較個性化,比較穩定,不會起哄,不會盲動,也容易治理。比如群眾性的踩踏死傷事件就不容易發生。這類事件多半由于瞎起哄造成。
  反觀我國近來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似乎越來越朝功利化的方向走。在系科設置上越來越朝技術,操作方向傾斜。系科分得很細,越來越專門,講一般理論的比重越來越少。大學畢業生會操作不懂道理。專業分工太細,人生的道路很狹窄。不大明事理,不懂得怎樣做人,做一個對人受歡迎,對己活得愉快的人。課堂上不講真善美,不鼓勵好奇心,許多大學生從來不給老師提問題。學習的目的只要能找好工作就是好樣的。學校之間的競爭也以就業做指標,甚至以就業的工資待遇做指標。把“人才論”推向了極端。這樣的大學生進入社會,全社會都以GDP為目標。其他一切都屈從于GDP。國家在財富增長方面全世界第一,但是錢主宰了一切,也腐蝕了一切,社會的道德也屈服于財富創造。官位可以買賣,連踢足球的勝負也可以成為賺錢的門路。當然,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很多,但是教育的迷失方向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人們常說,教育是國家的未來,這是不錯的。把學生領向何處,國家就會走上什么道路。教育目的的“人才論”顯然是有問題的。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Copyright © 山東歸真校園文化建設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魯ICP備18046869號-1
0531-88369377
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