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視點
經過多年的積累與沉淀,每個學校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育人傳統與文化氛圍,校訓成為每個學校精神文化特色的點睛之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中國成立六十多年來的文化實踐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基礎上的凝練和總結。中國大學校訓的精神和內涵是新中國精神文化和價值取向的一個縮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傳播大學校訓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平臺和抓手。
北京理工大學的校訓是“德以明理 學以精工”。德以明理,是指道德高尚,達到以探索客觀真理作為己任之境界;學以精工,是指治學嚴謹,實現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之理想。這一校訓既是建校70多年來我校師生員工崇德尚行、學術報國的真實寫照,又是新的歷史時期全校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方向。
通過校訓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北理工主要在兩個方面著重開展工作,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實效。一是積極構建蘊含學校光榮辦學歷史和優秀辦學傳統的精神文化體系。學校充分挖掘在教書育人、科研學術和文化傳統方面的精神內涵,圍繞“德以明理 學以精工”的校訓,凝練出“團結勤奮 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的學風,以及“高遠的理想 精深的學術 強健的體魄 恬美的心境”的育人目標,并將校徽、校歌等涵蓋其中,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北理工精神文化體系,結合學校黨委倡導的“干部為教師服務、教師為學生服務、全校為人才培養服務”的“三服務”理念,以及“在教師黨員中比師德、比育人、比成果,在學生黨員中比理想、比學習、比成才,在機關黨員中比作風、比服務、比效率,在工勤黨員中比態度、比技能、比奉獻,在離退休黨員中比境界、比健康、比作為”,充分發揮精神文化體系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的引領作用。二是緊扣校訓中“德”“學”二字做文章,實現育人過程的“德學統一”和人才培養的“德才兼備”。學校在師生道德培養方面,注重發揮自身國防軍工特色的優勢,深入挖掘校史文化傳統,結合重大事件和關鍵時間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把德育工作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創立以“德育答辯”制度為特色的大學生德育工作新平臺,廣泛開展“青春榜樣”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幫助學生在自我認知和榜樣學習過程中不斷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學校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廣泛組織師生走向社會、了解社會和服務社會,形成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和精神教育支撐體系。學校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豐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營造了良好的學風;學校加強對優秀教師和優秀科研成果的深入宣傳,在優秀人才和教學科研成果以及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制定了相應的扶持和獎勵政策,大大推動了學術文化建設。通過對校訓中“學”的不斷實踐和詮釋,形成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術和能力培養支撐體系。(作者趙平)
- 上一篇:凌宗偉:理想的“德育”是從人出發的
- 下一篇:擦亮校園文化名片